创建四个“同心圆”工程 推进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为进一步做好我院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切实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江苏省委教育工委部署发布《关于深入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的意见》(苏组发〔2012〕4号)、《江苏省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苏委教组〔2010〕38号)等文件,要求各高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提升党员质量。与此同时,南航金城学院党委也深刻体会到,在民办学院从粗放型扩张到提升内涵建设的道路上,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加强党建育人的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学院党委逐渐探索出一套适合我院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实践平台,即四个“同心圆”工程(“党员 ‘三个一’责任工程”、“党员导学工程”、“党员政治责任田工程”和“预备党员五十小时志愿服务工程”),实践证明,自实施以来,党员素质和党员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一、四个“同心圆”工程的主要内容

党员“三个一”责任工程是指“一名党员帮助一位同学、带好一个宿舍、做好一项班级工作”,它是“同心圆”工程的基础。“三个一”责任工程旨在发挥党员在班级和同学中的帮带作用,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党员中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将党员的“旗帜作用”发挥到同学之中。党员导学工程是指每一名学生党员要主动联系同年级或低年级的2-3名入党积极分子或者普通同学,加强对他们学习与生活的引导,不断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在指导、帮助他们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整体素质。党员政治责任田工程是指由一个学生党支部集体联系一个专业方向的学生群体或者一个低年级班级,并与所联系的专业学生群体或低年级学生群体在学风、班风建设、宿舍文化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定期交流,提供指导和帮助,不断提高所联系学生群体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树立党支部的良好形象,展示支部风采。预备党员五十小时志愿服务工程。是指所有预备党员在转正前,都必须为校内外企事业单位志愿服务最少五十小时,通过志愿服务,让他们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争做志愿服务的先锋,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检验真知、增长才干、收获成长。

四个“同心圆”工程由点到面、由个体关注到集体成长、由校内引领到校外辐射,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见图1)

图1:四个“同心圆”工程示意图

二、党员教育四个“同心圆”工程创新点及成效

(一)四个“同心圆”工程的创新点

1.四个“同心圆”工程是一个体系工程,其设计采用阶梯式递进的方式,主题教育活动之间点、线、面相互结合,活动的难易程度适中,有明显的层次性。能够对在校大学生党员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教育,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四个“同心圆”工程由点到面,相辅相成,是一个从个体到集体、从班级到年级、从校内到校外的“同心圆”系统。

2.围绕四个“同心圆”工程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既可以是学生党员个人,也可以是班级的党小组,或是一个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灵活、形式多样,容易激发大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给了大学生党员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不仅有利于培养一批先锋模范典型,同时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党员整体素质。

3.四个“同心圆”工程在实践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充分鼓励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创新创优,先后形成了规范实用、利于操作同时效果良好的《党员‘三个一’活动工程情况记录本》、《预备党员五十小时志愿服务记录本》、党员示范岗、党员宿舍挂牌等制度和活动,在充分保障四个“同心圆”工程有效实施的同时,也有效地推进了学风建设。

(二)四个“同心圆”工程成效展示

作为学生党员教育实践平台的四个“同心圆”工程自2010年2月开始试点到现在的全面推广,已经有三年多时间,成效逐渐显示:

1.学生党员先进典型持续涌现,形成“磁场效应”

近年来,通过党员“三个一”责任工程、党员导学工程的深入开展,学院先后涌现出“勇攀科技高峰”的科创先锋代表杨庆,“自强不息”的学生党员代表吕明,“先人后己、甘愿奉献”的学生干部代表夏晔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近三年来,学院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表彰77人次,在同类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他们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每一个在校学子。在这些优秀学生周围形成了一个个“磁力圈”。如自动化系党总支通过开展党员导学工程,切实把党建工作与学风创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聘请预备党员担任系部“形象使者”,联系1-2名困难学生(含学习困难、家庭困难、心理困难、守纪困难等)及1-2个宿舍,以所联系的对象的进步情况及实际工作台帐作为预备党员是否能如期转正的重要参考点,如未认真履行责任将予以延期转正;聘请正式党员担任“辅导员助理”,协助辅导员开展好各项工作。实践证明,党员们没有因为额外的工作而耽误自身的学习,系学风也明显好转,在2013年初公布的全国考研分数线中,自动化系达线的91名同学中,有52名党员,占57.14%,全体预备党员的平均学分绩点由3.38提高到了3.45,党员干部的平均学分绩点也由3.49提高到了3.56,由于他们的努力带动,使得全系2012学年第二学期的补考率同比下降22%。

2.学生党支部作用发挥显著,党员集体荣誉感增强

党员政治责任田的推行,唤醒了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在帮扶落后班级的过程中,学生党员干部自身得到了锻炼,支部党员之间的向心力、凝聚力空前加强。如2010年信息工程系党总支学生二支部联系当时信息工程系排名垫底的20090213班,帮助他们攻克学习难关。他们采取党员值班辅导、“4+1”学习帮扶等方式,在帮助提升20090213班整体成绩的同时,还帮助他们打造自己的班级特色文化。同时,他们还在该班级中选拔有兴趣和专长的同学参加科技创新培训、承担相关项目,经过长达一年多的不懈努力,20090213班班级平均学分绩点由2.55提高到3.08,班级中有1人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奖,4人在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奖,8人在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中获奖,还有1名同学申请了国家专利。

正是有了这种集体的带动,学院在创建文明班级过程中硕果累累,作为全国首个建立“周恩来、邓颖超”班的独立学院,目前已有周恩来班14个、邓颖超班13个、周恩来团支部2个,受到伟人精神的感召,创建“周恩来、邓颖超”班已经成为学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

3.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上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目前全院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党员在班级、学生会等社团组织中担任或曾担任学生干部,他们成为学生骨干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学院充分调动校内外的资源对在校大学生党员,尤其是学生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和培训,在学习中学生党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在学院“党旗在我心中——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活动”中共收到学生党员投稿239篇,其中20篇荣获校级优秀党建文章。经济系党总支举办的“激情竞赛忆党史”获得江苏省2012年“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2013年4-5月,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0级20名学生组成学院参赛队参加全国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大赛(POCIB),在与全国160所高校的激烈竞争与角逐中脱颖而出,荣获POCIB大赛团体特等奖,3名学生获得个人一等奖,12名学生获得个人二等奖,4名学生获得个人三等奖,其中,20100514班石岑同学以93.13的个人成绩获得POCIB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所有获奖人员中,学生党员占了近一半。2012年,同样的大赛,在学院30名获奖的学生中有22名学生党员。这充分证明了学生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实践能力。

4.“同心圆”工程在实践中创新创优,影响力逐步由校内向校外扩展

在四个“同心圆”工程实施过程中,管理系党总支创新性地成立了大学生党务工作助理团,助理团下设文秘宣传部、党务考察部、日常事务部。助理团中担任主要干部的均为优秀学生党员。学生党务工作助理团的创新在于充分利用优秀学生党员的力量,强化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同时将助理团的影响力从校内辐射至校外,积极探索校内党员培养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无缝对接。自助理团成立以来,组织和协助组织活动共21项。与禄口街道、尚洪社区、铜山小学等单位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务互动关系,其中“纪念雷锋精神五十周年之寻找身边的草根雷锋”的党日活动受到了中国江苏网等校外媒体的报道。2012年管理系党总支的党务工作助理团被评为江苏省“2011—2012年度党建工作创新奖”。

目前,学院各级党组织已经创建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学生党支部23个,争创“党员模范寝室”70余间,通过党员一对一帮扶制度帮扶学困生1400余名,预备党员利用课余时间在全院各类活动中提供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7000小时。

四个“同心圆”工程深化了学生党员群体对其他学生群体的帮带与服务机制,全面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思考创新、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提升了学院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三、总结与前瞻

任何一个理论或制度的创新都需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逐步完善。因此四个“同心圆”工程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够适应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变化的需要。随着四个“同心圆”工程的深入实施,学院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结合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确保进一步有效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

一是健全党员发展评价机制。考评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激励的有效机制,也是学生党员质量建设的关键所在。学院在推行四个“同心圆”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虽然有系列保障手段,但对党员的质量考核工作做的还不够,我们尚未建立起对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实践活动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评制度。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健全党员发展评价机制,把学生党员自评和群众评议、支部评议相结合的评议制度引入四个“同心圆”工程(其中三个一责任工程中是有群众评议的),并根据评议结果,对学生党员实施学年表彰和学期谈话制度。

二是加大党建工作创新力度。目前学院已通过党员志愿服务、党务工作助理团等实践平台,使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实现了从形式单一到丰富多彩、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知、从课堂灌输到实践锻炼。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党员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起步较晚,在探索以学生社团、学生公寓为基础的党组织共建等方面,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尝试把四个“同心圆”工程与系部党政工作同步部署、同步考核,实现中心工作与党建工作相互融合、共同促进。

(孙雷:南航金城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华刚:南航金城学院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姜启波:南航金城学院学生处副处长、院团委书记;朱海鹃:南航金城学院党群工作部组宣科科长;郝玉东:南航金城学院学生处学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上一条:习近平:把“枫桥经验”坚持好 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发展好

关闭

全国高校党建研究会民办高校分会 版权所有
北京城市学院网络中心 技术支持
京ICP备 05004613号